迟到三年的书评,给王军和北京

迟到三年的书评,给王军和北京

迟到三年的书评,给王军和北京

2011-04-29 09:42:07于豆瓣
作者: 王军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8-6
页数: 373
定价: 69.50元
装帧: 平装16开
ISBN: 9787108029034

王军的《采访本上的城市》,是2009年看的,彼时我正憧憬着帝都,而关于帝都的这本书正雄踞各大排行榜高位。而今我也算在帝都吸了两年尘了,昨天又匆匆翻了一遍,感慨良多,因而把这书评补上。
一 王军及《采访本上的城市》的价值
王军是新华社的记者,这本书是他发在《瞭望》上系列报道的汇编和整理。这是一部在“新闻产业”的规范流程中产生的著作,它不是专著也不是文学,作者自己将它定位为“Non-fiction”。
这本书实在让我羡慕起记者这个行当来。一个人要是专心做十年的记者,他一定已经对某个领域(的历史、问题及现状而不是专业技能)非常熟悉。他们是在不断重复的单调工作中把自己训练成一个职业的“观察者”的。观察者绝不是那些“旁观者”可以胜任的工作,他们要能理性地思考同时又对自己观察的对象抱了职业的热忱。
《采访本上的城市》就体现了王军作为建国后北京城市规划观察者的价值。

二 伟大城市之梦的破灭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一个城市对于它的居民应当是友好的,它的使命在于融入到居民的生活中并在许多年后仍然鲜活于居民们的记忆乃至文学里面。我们造一座城市出来,不是为了让它高高在上,成为超越我们存在的存在,更不是成为我们剥削我们幸福消耗我们意志力生命力的利维坦。
作者反复强调理想的城市应当是“步行+公交”的城市。因为“交通政策决定城市形态”,而城市形态影响到市民的生活。我觉得作者在城市规划上乃至生活趣味上应当是一个保守主义者,至少也是一个消极变革主义者。保守主义并不会就不好,所有现存事物的价值都应当继承自过去。“一个城市的未来是它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伸。”实际上,“+公交”就是体现这一保守态度的让步,公交啊汽车啊并不是作者所想要的生活,但是它们是因为时代的缘故不得不“+”上去的。
正如作者所说的,人行道是产生浪漫故事的地方。可是这座城市剥夺了属于步行者的浪漫。在帝都,没有车是浪漫不起来的——你得和你心爱的姑娘去挤1号线,姑娘从此不理你倒也还好,若她甘之若饴你反倒要心疼她了,难道你心爱的姑娘配不上有车的有尊严的生活吗?
而北京实在是让作者心痛了。不仅如此,它也让读罢此书后仍然到北京来的我大大地失望了。封建的帝王退位了,帝都却和怡红院的头牌一样,纵然改朝换代了,头牌还是头牌,帝都还是帝都。他们把人间的北平夺过来作为自己的炫耀物,如此还不够,还要立巨大的人类构筑物作为向着后世的招摇。
帝都不可谓不宏大,故宫,长安街,大裤衩,鸟巢,和我觉得无比丑陋的鸟蛋。帝都从来就不是作为一个宜居城市来设计的。从来它的使命都是彰显天朝之恢弘气势。120米宽的长安街,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种种不便,然而这本来就不是为了符合我们的审美建造的,据说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体面:当什么重要人物来了,长安街交通管制,宽阔的马路上空荡荡地,两旁陈列着无数庞大构筑物,故宫和纪念堂摆在那好像盆景一般,那些VERY IMPORTANT PEOPLE一路飞驰呼啸而过,坐在红旗轿车中简直是在检阅这座城市(及我们)。
我无法形容我对这座城市的失望。它富于广大雄壮的词汇,可是它的恢弘是属于“国家”的,而我常常感觉到这个“国家”不是我的。它自然也有灯红酒绿天山人间,可那也是与我无关的。我的作用仿佛就是填塞这座城市,使它的某些指标看起来(什么人看?)更值得炫耀。

三 建筑物之作为历史的人文的留存
世界上大概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富于高效地破坏历史留存的经验。
帝都虽然是头牌,但是一旦被玩腻了,也难免被弃如敝屣。他们并不觉得那些砖头泥瓦里面有什么美的存在。美是在被欣赏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人感觉到某事物为美,应当为它的美所折服。而占有帝都的人,他们是习惯于将自己的意志作为一切一切的先验存在的。
我们现在都感到莫大的遗憾,一个壮美的故都,它日落时的天际线,它气度雍容的街道,已经被摧毁了而且不可挽回。可是我同时又为此感到可笑,我们仿佛在替主人惋惜他的原配早夭。

四 北京城市规划的失败是由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阿喀琉斯之踵”
1 决策层的没有欣赏力、没有美的觉悟可以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们可算是见识到了。但是他们的无知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的破坏,以至于连他们自己都来不及后悔这些后果就已经高效地被造成,实在是要归功于我们的制度——这也不奇怪,这个制度本来就被规划成给他们提供方便的。
2 帝都及中国诸城市的现状,并不完全是由当局造成的。许多愚蠢的行为,不是来自于决策层(他们毕竟是受过教育的),而正是来自民主(被操纵同时又缺乏限制的民主)。帝都今天的丑陋,帝都人民是有不可抹杀的功劳的。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责怪这些可怜的人,他们是奉决策者的命令变得愚蠢,或至少是因了独裁者的授权得了行他们愚蠢的机会。城市影响着生活,同时它矗立在那也表明着社会运行对它的塑造:它的美是因着社会的美,它的丑陋也是社会的造成。
3 中国因为什么事物都是统一在一起形成铁板一块,故而一旦问题被推导到制度层面,就使人绝望——谁都知道制度的变革有多么难。可是难道知识界难道建筑师就可以因此有逃避自己责任的理由吗?中国社会从上至下的缺乏审美力,这现状就算是由历史而不是知识界的傲慢造成,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有义务(啊!这高贵的责任!)去改变这种令人难堪的情况。子就曾经曰过,君子要知耻(君子要有知耻的高度敏感~Orz),知耻而后能勇。
4 故都曾经的规划美和历史美已经失去,不可挽回。嗟叹从来不会太多,可是没有什么用。万一将来的某一天,帝都终于变成人民的城市,到时它应当怎样去成就它的美(包括建筑,城市形态,经济形态及生活形态),我们要及早讨论才是。政府的制定规划,绝对是靠不住的。

附:虽然可能是因为王军作为记者工作忙,所以没有时间删去书中大量的啰嗦重复。但我在被一部啰嗦的书折磨过后,照例是要出来抗议的:既然出了书,就与本就该被匆匆翻完的报纸或周刊不同,作者应当时刻抱有节约读者生命之同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