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来华教育工作作9点辩护

今日偶然看见有著名皇汉@大汉之鹰 整理的原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现任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 刘京辉去年的一次会议发言,全文刊在该学会会刊《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8年第二期。发言清汤寡水,没有多少干货,最引人注目的是说来华留学工作本身要提质增效,“但并不意味着只谈质量,这属于头脑发热,脑子里还是要有数量”。因为她的身份,也可以看作是官方的表态。 另外,前不久

996的现实成因,以及中国互联网的寡头化趋势

Marxism的话语突然支配了一次网络舆情,有点儿新奇。这也正是因为它能直斥其非,用直观有力的论证告知人们,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但我更想进一步讨论的,是996的现实成因。 首先可以区分两种996,特定公司的996和全行业的996。许多人吐槽的那种无良老板、落后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竞争中是一定会被淘汰的,抗争可以让这种公司淘汰得更快。但全行业的996,本身就是由竞争带来的,因此是竞争本身难以消灭的

国内女权话语的两点不自知

为什么一件“显然正确”的事情会引起那么大的非议?网民们的反感,原因多样,而且大众通常很难用清晰的逻辑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他们与其说是自觉的,不如说是反应式的。 许多人从民族性、政治系统方面找大众的问题,我就反其道而行之,在女权这一方,找女权话语的两点不自知。 首先是在时间序列上,国内女权至多承认革命年代女性地位的改善(如果是极端反G的,或许连这一点都不承认或不谈论),但很少认识到后革命年代,女性的处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二卷:从霍布斯到黑格尔)摘要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二卷豆瓣页面 导言 政治哲学的三个部分: 1、陈述政治、社会和人性的事实 2、鼓吹、提倡政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制度手段 3、关于一种概念类型的论证,涉及国家的本质属性、公民权利和公民服从国家的义务。 在流行的政治哲学史著作中,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以“城邦”、“普世共同体”(或译世界社会)、“民族国家”为三大主题来组织人物和流派。 16世纪哲学史的定位问题,即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哲学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从古希腊到宗教改革)摘要

《西方政治学史(第一卷)》豆瓣页面 第一章:早期希腊政治思想:城邦与公民 作者: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古希腊罗马史。 荷马时代城邦处于原始状态,此时对政治的思考,一是对等级化正义的追求,一是对习惯的尊重。稍晚的赫西俄德则转向了要求巴塞列斯执行正义,体现出普通人对统治者的要求。 经过古风时代的冲突,贵族和平民间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平衡,形成了所谓优良秩序。梭伦界定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利,把

为何安检,又为何反对:歧异的先验基础

这其实是豆瓣上的一个常见话题,毕竟这儿大多数人还是上班族。今天看到@DIANLIN 分享他的文章,写他对国内安检的质疑理由,写得很好。传送门 一般来说,安检的正当性辩护来自于“必要之恶”。但在豆瓣上,关于此的讨论并不多,知乎上更多一点:豆瓣侧重于伦理,知乎侧重于效用。我来最简明地概况一下。 那么有什么理由支持国内的安检呢? ①中国人口多,且内部差异大,因此安检的效用更大。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内部差异

几种破壁机/料理机之比较

今天要给妈妈挑选破壁机。花了一番功夫研究,所以记录下来分享。 首先定义概念:破壁机其实是中国“营销鬼才”们夸大的概念,在美国只是叫blender即搅拌机。中国奸商们伪造出可以打破细胞壁、吸收营养的宣传噱头,就是冲着老百姓收“养生税”。“料理机”是更合适的名字,但“破壁机”用的人更多。 其次是比较标准: ①细腻度。这个跟转速相关性不大,主要看电机功率,中国奸商伪造“破壁”概念后又从此延伸出电机转速卖

纽时的“中国债务陷阱”报道之不专业

今天读到纽约时报一篇报道,主要聚焦中企在厄瓜多尔(Ecuador)提供贷款并施工交付的科卡科多-辛克雷水电站(Coca Codo Sinclare)存在的问题,纽时据此认为厄瓜多尔在其前总统科雷亚(Correa,2007-2017年在任)带领下走进了“中国债务陷阱”。 然而这篇报道是极其不专业的。这种不专业的基于意识形态敌意的debt trap专题报道在纽时几乎是日常了。 一、急于附会,在当前有限

满眼皆是龙应台,彭湃何曾九泉来

金庸去世了,那一代人日渐凋零,可文化人每回悼念他们的套路却是一样一样的。谈金庸生平,总少不了《明报》事。不错,仗义执言救民水火,是大侠。但他一生与政治的关联凡数十年,八十年代他参与起草基本法,被骂“卖港”,论及对香港影响,对他武侠中的家国情怀,难道不如当初一篇报道重要?为何港媒难觅片言评价他爱国爱港、民族气节? 陆媒固然为了避讳当年的过失,说话只说了一半,但明知他政治上与自己道不同,悼亡时也不出半

党争:卡瓦诺案和乌克兰内战

一个前提:正义应当被实现,但正义并不总是能够实现;恰恰相反,大多数罪恶是神鬼不知的,甚至于人所共知的事实也能够被扭曲或者无视。 一个推论:我们总是应当支持的是追求正义,而不是将自己摆在全知全能上帝的位置、实际却是通过臆断来裁决一切之正义。 美国大法官的提名战,本就已经“修正”了司法中立,引入了政治表达。最高法院实际变成了美国政治的最终调节阀,避免不可弥合的立场矛盾撕裂社会,将这些问题交由下一代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