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统治铁律》一书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米歇尔斯对政党和其他自愿性民主组织的行为趋向所作的准确预见,以及对这种趋向发展过程的具体描述,使得《寡头统治铁律》一书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该书是社会科学的一部经典之作,总是能够激起那些关注政治活动的人们和研究者的强烈兴趣。

  在最近一期的社会主义杂志《歧见》(Dissent,Sumner,1961)中,厄尔温•豪(lrving Howe)在为遭到斯大林主义扼杀的一代知识分子申辩时说道,阅读《寡头统治铁律》一书使他陷入“长久的不安之中”。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后,波兰是一段时期内(尽管是短暂的)惟一允许研究斯大林体制形成的社会基础的铁幕国家,而米歇尔斯的经典分析成为研究斯大林体制的主要思想源泉。1956年十月政变使波兰共产党的斯大林体制垮台,一份正式的党刊刊发了《工会民主》(Union Democracy)一书最后一章的译文,该部分力图将米歇尔斯的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当代劳工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之后不久,一家更为学术化的波兰文刊物《政治社会学研究》对《寡头统治铁律》一书进行了更为详尽的介绍。

  《寡头统治铁律》一书作为社会科学领域内一部经典之作的地位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致力于比较政治制度研究的学者西格蒙德·纽曼(Sigmund Nellmann)曾这样写道:“罗伯特·米歇尔斯所提出的社会运动趋向寡头统治铁律一直主导着对政党的社会学研究……”。在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贡献卓著的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与米歇尔斯的私交甚深,据韦伯的政治传记作家J.P.迈耶(Mayer)说,韦伯对政党的研究深受米歇尔斯思想的影响,他对政党组织法律结构的探讨实际上是对《寡头统治铁律》一书观点的总结。比较政治学者、英国的詹姆斯•布赖斯(James Bryce)对政党和政府的研究结论几乎是米歇尔斯观点的重复。他说米歇尔斯的著作“很值得一读”,“我通过其他途径研究得出的观点与一位对这一问题作过专门研究的杰出学者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一书的观点不谋而合”。研究当代政党组织的法国学者莫里斯•迪韦尔热(Maurice Duveiger)承认,他的研究深受米歇尔斯的影响,他的一部研究不同类型政党组织中寡头统治的起源和性质的著作索性就取名为《寡头统治铁律》。罗伯特•麦肯齐(McKenzie)对英国政党的最新研究得到了伦敦经济学院政治社会学读者协会的充分肯定,《英国政党》旨在“评价某些有关政党性质的理论,在这些理论中,也许只有米歇尔斯的理论最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发人深思”尽管麦肯齐对米歇尔斯较为悲观的结论作了很大修正,但麦肯齐在他的研究结论中说研究发现,大量的证据表明,被米歇尔斯称为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因素在政党组织中催生了一小撮掌握实权的领袖。”

  受益于米歇尔斯深刻洞见的不仅是政党研究领域,对许多自愿协会组织如医药协会、退伍军人组织、压力集团以及工会的考察,为“寡头铁律”提供了大量的佐证。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劳工经济学家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对之作了如下概括:

  人类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组织都实行一元化统治。在绝大多数时候,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组织几乎都是在一元化统治之下。虽然在某些时期的某些国家或地区曾出现过一些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组织,但一党统治往往成为常例,就连工会组织也不例外。只有美国国际印刷联盟是惟一的特例。

  即使在号称民主的合众国,法团、政党、兄弟会、宗教教派、农业组织、公益团体、学生自治组织等等都实行一元化体制。

  米歇尔斯的分析对研究工会体制尤其具有启发意义。大多数对工会组织的研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该组织中缺乏积极的民主政治生活。对美国及其他国家工会组织的考察使我们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地是在一党寡头体制控制之下的,这种体制依靠一套政治机器,长久地控制政治权力,并通过拉拢、收买等办法为自己吸收权力继承人。

  米歇尔斯的著作不仅对理解自愿协会内部的政治过程具有很大启示,而且对一般的组织和官僚机构的研究甚至社会学理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菲力普•瑟尔兹尼克(Phiiip Selznick)所指出的:“米歇尔斯有关民主组织的理论可以被视为人类行动手段本身所具有的总体顽固性的典型。在所有组织中,随着新的利益和动机核心的形成,组织原来的目标将遭到抛弃。在诸如军事、产业、政府官僚机构以及自愿协会等组织中,偏离理性化轨道的现象屡见不鲜。”米歇尔斯提醒那些从事组织研究的学者“注意组织偏离当初所宣示的目标和理性系统……”瑟尔兹尼克的著作被认为是组织研究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但他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米歇尔斯理论的扩展和系统化,并将之运用于探索造成这种偏离的根源。这种偏离可以被视为组织迫于新的条件所提出的要求而不得不做出的适应性调整。为了组织的存继和壮大,官僚精英们常常不得不违背自己当初所倡导的原则和目标。在瑟尔兹尼克看来,从事组织研究的学者往往将米歇尔斯“偏离……原来公开宣称的目标”这一假定作为出发点。正由于官僚精英们试图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所以会出现诸如社会民主派或工会领袖违背民主规范,背离组织使命,根据他们自己的目标行事的现象。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与大众》一书中,瑟尔兹尼克分析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官僚机构“如何在流域管理问题上逐步形成保守性的利益格局,并最终导致该组织的性质和角色与当初成立时相互背离的后果”。在这里,瑟尔兹尼克提出,组织在政策上趋于保守是出于该组织自身生存的需要。其实,米歇尔斯早就这一点提出过警告:“组织的必要性背后隐藏着另一些危险……实际上,组织是保守逆流的根源所在,这股逆流漫过民主的平原,有时泛滥成灾,将这一平原冲刷得满目疮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