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中国要如何克服当下的全球化危机?(演讲纲要)

温铁军:中国要如何克服当下的全球化危机?(演讲纲要)

这是对温铁军一次演讲的整理。演讲传送门

温这次演讲是在推新书《去依附:中国化解第一次经济危机的真实经验(1949~1952)》。演讲清晰流畅,90分钟不算短了,因为没找到演讲稿,自己整理纲要如下:

1、建国初在没收外国和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建立国家资本,这是第一次去依附,与此同时,农村恢复了耕者有其田的小农经济。(关于农村建国以来对中国经济的作用,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作用,他有专著《八次危机》)

2、改革开放,就是融入西方主导的经济体系,因此全球化就是再依附。

3、改革开放初,由于有最低成本的高素质劳动力和完备的工业基础设施,吸引了国际资本;之后遭遇几年制裁,是为第二次去依附。第二次去依附时,李鹏增发国债,加强国内投资,风头过去后,国际资本又回归。

4、温铁军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并且认为二战就是2个大的国家主义打垮了2个小的国家主义。并且,主权,特别是货币主权和对金融的控制,是国家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基础。如果没有货币主权,就会出现国债危机;如果没有金融控制,就会周期性动荡。

5、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大发展后,由于冷战结束,美国超高的军事科技投入,已经由国家支付了风险成本,只需要实现商业化就能提取风险收益,因此吸引了全球资本回流美国。此时出现了2个现象,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资本对于产业资本的排斥(产业空心化)。

6、同样地,中国当时是投资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来度过危机,温称之为朱镕基新政。温认为当时中国的问题就是出现了第一轮生产过剩。

7、以上发展过程,导致中国成为全球产业资本、贸易资本和金融资本集中的地区。因此当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变为欧债危机、一些资源型国家的危机后,全球需求受到打击,中国再次出现生产过剩。(这里温老师不知为何没提4万亿,毕竟从08到12年,还有一个明显的延迟)

8、这里开始,温开始批评我国之前“做空”的政策,如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做空的情况下,由于财政对公共服务、扶贫之类的支出越来越高,但是经济增速下降,税收跟不上,财政就会亏损,进而引发债务危机。(这里我认为是有偏颇的,温没注意到这是在收拾4万亿里面大量无效投资带来的无效产能)

9、这个过程还叠加了来自美国的敌对。

10、温赞许了中国的三大战略。①一带一路,但认为矛盾深重,容易被敌人用低成本的办法战略阻断。②国内亚区域整合,但受严重的地方主义拖累。③乡村振兴。温在这里论述最为精彩,毕竟老本行。

11、温认为,中国已经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方向,持续投入了近20年,现在乡村都已经做到了“五通”,这是过去开发区才有的基建配套。这使得农村沉淀了大量的实体资产,但因为没有交易市场,交易成本陷阱,无法纳入到国民经济的运行。只要解决交易的问题,就能货币化成为资本,就能解决增发货币的问题。现在中央的政策已经打开,并且是以村集体作为主体,在村集体内部对非标资源性资产实现定价。温认为中国现在的资本下乡,与冷战后美国金融资本收割军事科技的风险收益,是类似的。

12、温进一步批评了把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进而把农村问题只看作粮食问题的取向。表示要坚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视角,要实现农村百业兴旺,农村绝不只是要搞好农业。温认为中国不是殖民国家,没有大农场的条件。(这里不清楚的是,以村集体组织起来,土地进行流转,这样的规模农业,算不算大农场呢?)

13、到这里,温再一次评价当今世界局势,仍然是国家主义主宰的,仍然是国家为单位的竞争。而国家间的竞争,不是竞优,而是比烂,比谁先垮。所以,新自由主义发展到现在,由于金融资本的反噬,采取包括负利率、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等,统统都是在比烂,原则就是不择手段以邻为壑熬死别人。他在这里再一次强调主权,要避免崩溃后被收割。(温在这方面不是专家,没有独特见解,这些都是老生常谈)

14、温再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现在的债务问题,称债务比虽然高,但中国是国家控制金融,而不像美国是私人银行家控制美联储,意思是中国还有举债的空间。而举债投资的方向应该是农村,把农村的资产货币化后,债务比自然就下降了。

15、温最后提出,中国应该构建双稳态结构(PPT里的2个金字塔)。第一个稳态是500万亿实体资产→241万亿国有金融资产→债务资产;第二个稳态是60%小资(农民不是赤贫)→30%中资(5亿中产,世界最大规模)→10%大资(主要指国企)。这样的双稳态结构可以让中国不死,或者晚死。温还批评,我国中产还没形成自觉(还有幻想),还在消费主义的泥潭里打滚(中产应该米boy化),但以后会形成绿色导向的中产阶级消费拉动的经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